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中路保险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敏看来,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中路成立6年来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节点:因为在这一年,中路完成第一轮增资扩股,也实现了6年来首次盈利。


中路保险成立于2015年4月,注册资本金10亿元,目前共有3家分公司——山东分公司、青岛分公司和河北分公司,以及39家支公司。从2015年到2020年,中路保险的业务规模增长了96倍,但净利润始终为负。


中路保险开启第二轮增资扩股。


2019年,中路保险提出“从费用推动型发展向能力提升型发展转变,从规模增长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的思路,从公司管理到业务模式、从投保端到理赔端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最终在2021年收获盈利324万元。

尽管营收有起色,但与同行业巨头相比,作为“后来者”的中路保险处于竞争劣势。在监管升级、强者恒强的产险丛林中,资本扩容成为众多中小险企提高承保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的重要手段。2021年11月,中路保险完成第一轮增资扩股,募集资金5.38亿元,注册资本金从10亿元上升为14.4亿元。2021年12月31日,中路保险召开发布会,全球招募战略合作伙伴。发布会上,杨敏宣布启动第二轮增资扩股,计划募集资本金15亿元。 

从扭亏为盈到资本扩容,“中路特色”的发展模式逐渐在现实中得到印证。这也给了中路保险极大的自信,中小险企在“专而美”的路上大有可为。


成立6年首盈利


“七亏八盈”是保险行业不成文的规律,它一方面说明保险行业竞争之惨烈,另一方面也告诫从业者应该沉住气。作为保险行业的“小字辈”,在过去的几年中,中路保险在持续亏损的压力中上下求索中小险企的突围之路。


2019年,中路保险的净亏损达到2.5亿元,也是在这一年,公司管理层痛下决心,提出由内而外推动业务转型,从追求规模增长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从公司的业务发展上调结构,从员工管理上找价值,在客户服务上提粘性,多维度多手段激发公司的发展活力。


在业务层面,淘汰高费用的亏损业务,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从增量市场找出路。车险业务属于存量市场,利润微薄,虽然承保规模大,但利润规模小。中路保险从成立之初就提出“五五战略”——车险和非车险均衡发展的业务规划,2021年,乘着车险综合改革的东风,中路保险成功将车险业务的占比压缩至45%。


 “五五战略”的实现得益于中路保险车险与非车险的两手抓策略,一方面,通过智能化技术对车险“瘦身”,淘汰亏损业务,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通过产品创新不断拓展健康意外险的业务规模,获得增量市场。


基于过往的承保经验和数据,中路保险研发了自主定价的车险综合评价体系“中路分”,有效甄别车险业务投保人和投保车辆的风险级别,从而大大降低自身的风险成本。同时投保理赔的线上化高效运作也降低了运营成本,其视频定损的快速理赔方式,理赔款最快10分钟以内到位。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行业车险盈利的市场主体仅有10家,中路在中小保险公司主体中脱颖而出,跻身其中。


发展非车险业务、积极布局健康险业务也是此次扭亏为盈的原因。2021年6月末,公司成功中标青岛三区(市)“长期护理保险”项目经办权,项目规模超过3亿元;2020年11月,公司成功中标由青岛市民政局组织的“60岁以上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此项目是青岛市政府统一为青岛市户籍60岁以上老年人购买的意外伤害保险。据统计,2021年,中路保险的非车险业务同比增长63.46%,高于三季度行业增速约50个百分点。


在理赔端,近几年中路保险不断加大对“诈保”“骗保”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公司总经理郑青介绍,“通过内部整顿和严格的理赔流程,2021年开始,一些骗保惯犯听说中路保险的案件已经打退堂鼓,说明我们的铁腕政策起作用了。”


从管理上找出路,人才是发展的驱动力。作为人才密集型行业,中路保险在新一轮战略中确定了“为员工搭建平台”的首要目标,以奖惩双向机制调动员工积极性,从而传递给客户更好的体验。


不懈的努力,让中路保险在2020年大幅减亏 1.88 亿元基础上,2021年实现保费收入12.67亿元,同比增长26.35%,高于三季度行业增速约20多个百分点;综合成本率下降 9.35%,同比减亏6489万元,首次实现年度盈利324万元。


据相关机构公布的产险公司综合竞争力排名显示,中路保险综合竞争力排名已经由2021年一季度末的72位,提升至三季度末的58位,提升14个位次。


突破“资本之限”


首次盈利给了中路保险极大的信心,但保险行业“天平向强者倾斜”也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全行业超过80家财险公司,保费规模的85%、利润的97%集中在前10位的大型保险公司,众多中小财险公司利润微薄,甚至连年亏损,经营状况举步维艰。


对财险公司而言,注册资本金保全一方面能保证险企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让险企处于监管的安全地带,另一方面也是险企承接市级、省级重大项目承保的前提。增资成为众多险企突围的重要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增资同样成为中路保险破局之后的必然选择。


杨敏介绍,省级大型项目招标的注册资本金门槛多在20亿元,全国级的大型项目则多在30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的不足以及项目承接的资本金门槛使中路保险增资迫在眉睫。


中路保险增资工作始于2019年4月,但前期受制于宏观环境、行业变革等因素影响,增资事宜进展缓慢。经市政府等研究确定,增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第一轮面向青岛市国有企业定向增资,2021年11月5日中路保险获青岛银保监局正式批复,首轮增资扩股工作顺利完成,注册资本金由10亿元增至14.4亿元,增资后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也得到相应提高。


杨敏表示,首轮增资仅仅把中路保险送到安全区域,但按照公司的发展规模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第二轮增资引战要立即开启。征集对象主要为具有先进管理经验、能与中路保险形成长期共赢关系的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杨敏透露,目前已经有合适的战略伙伴接洽。


资本扩容只是“输血”方式,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丛林中存续,险企必须向内寻找“造血”之法。


向“专而美”努力


当前,青岛正处在大力发展“四新”经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青岛要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撑保障和保险业的保驾护航。中路保险作为青岛唯一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有责任,也有机遇。

匹配城市发展是中路保险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成立6年多来,中路保险致力于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保险保障作用,积极参与自贸区、上合示范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等青岛重大发展战略建设,在全市率先向青岛赴武汉医疗队、全市一线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志愿者共17963人捐赠涵盖新冠病毒责任的保险保障。作为唯一财险公司承保全市长期护理保险,为296万名市民提供保险服务,累计完成各类长护业务5000余人次;2020年底,中路保险承担起全市道路交通救援基金项目保险服务,1年来累计为1281名事故受害人垫付救助金额5489万元,发挥了道路救援基金的功效。截至目前,已累计为全社会提供超过9.56万亿元保险保障,全辖纳税5.69亿元,其中青岛地方税收贡献2亿元,各类产品和服务已深度嵌入经济运行与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持续为经济恢复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因为参与长期护理险和老年人意外险的承保工作,中路保险配备了超过50人的医疗队伍。“这将成为中路布局健康产业的优势。”总经理郑青表示,“五五战略”已经初见成效,2022年中路保险将继续巩固在非车保险领域的优势。目前公司已选派15个非车险专员组成“展业特种兵”派往不同地区开拓业务。2022年中路将立足于青岛的增量市场,在健康意外险、航运险和网络安全责任险等新领域发力。

险企快速长成为“大块头”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小险企的出路就是“专而美”。在第二轮增资扩股的发布会上,中路保险与22家区(市)政府、市直单位及商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合作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深度合作。杨敏表示,“中路触底的经历和经验,让我们认识到保险增量一要从红海中撇浮沫看见新的增长点,比如我们的车险业务,以减法获得业务增长;二是主动去到他人尚未踏入的领域,以产品创新获得自身竞争力。我们将通过合作,探索全新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来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广发银行青岛分行正式开业,赵豪志会见广发银行党委书记、行长王凯一行


黄应胜同志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探究城市金融密码,青岛上实中心按下楼宇经济“加速键”


风起云正涌 青岛资本市场频现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