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已公开发布,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7日上午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网信办、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司法部、共青团中央有关负责人介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关情况。一起来看——
吹风会要点——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是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 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不得在首页首屏、弹窗、热搜等重点环节呈现。
● 在网络游戏管理中,进一步明确网络游戏适龄提示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
● 为防止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方面的沉迷问题,相关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已经按照法律规定,推出升级防沉迷系统,推动“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
●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1
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和短视频,遭受网络欺凌、非理性消费等问题,《条例》有何针对性规定?
在网络产品和服务沉迷防治方面
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或者规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
特别是在网络游戏管理中,进一步明确网络游戏适龄提示要求,规定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游戏内容或者游戏功能,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
在网络欺凌防治方面
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设置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保存遭受网络欺凌记录、行使通知权利的功能和渠道,提供网络欺凌信息防护选项、建立健全网络欺凌信息特征库。
在规范未成年人网络消费方面
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
2
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对未成年人群体有显著影响的平台,《条例》提出了哪些要求?
考虑到有的平台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其产品和服务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主体和重要环节,《条例》在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的普遍性保护义务的基础上,针对未成年人用户数量巨大,或者对未成年人群体具有显著影响的平台,提出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的特殊义务要求,以督促大型平台企业切实承担社会责任,守护未成年人健康发展。这些要求包括:
开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影响评估、提供未成年人模式或者设置未成年人专区、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合规制度体系、制定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专门平台规则、停止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平台内产品或者服务提供者提供服务、每年发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社会责任报告等等。
这些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压紧压实大型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更好地促进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条例》如何统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条例》在制定过程中,注重统筹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监管水平。《未成年人保护法》设立“网络保护”专章,确立了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制度的顶层设计。《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作出了相关规定。《条例》进一步细化上位法相关要求,从网络素养促进、网络信息内容规范、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网络沉迷防治等方面设置相应制度,明确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等主体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规范了相关管理要求。
二是为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引。《条例》在总结各部门治理实践和管理制度探索的基础上,将成熟经验上升为制度设计。经营主体对《条例》相关制度已形成共识并且正在开展相关工作,例如,为防止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等方面的沉迷问题,相关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已经按照法律规定,推出升级防沉迷系统,推动“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条例》对相关要求作进一步明确,与前期的实践能够实现有效的衔接。
三是支持平台企业健康发展。《条例》提出了鼓励支持平台企业健康发展的举措。例如,《条例》第十四条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网络素养教育课程,第十八条提出,鼓励和支持研发、生产和使用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网络技术、产品和服务。这些制度能够更好地吸引平台企业参与其中,发挥平台经济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发展、拓展消费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4
规范网络信息内容,《条例》作出了哪些规定?
《条例》设置专章规范网络信息内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作了规定:
一是明确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未成年人家国情怀和良好品德的信息,以及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信息等。
二是加强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的规范。这些信息包括含有宣扬淫秽、色情、暴力、邪教、迷信、赌博、引诱自残自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等内容的信息。同时明确,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这类信息。
三是加强对可能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信息的规范。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可能引发或者诱导未成年人模仿不安全行为、实施违反社会公德行为、产生极端情绪、养成不良嗜好等类别的信息。同时明确,这类信息不得在首页首屏、弹窗、热搜等重点环节呈现。
四是细化对在线教育的管理,要求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
9月2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经济形势和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介绍,8月份以来,各有关方面系统打出了一套政策“组合拳”,切实稳增长、提信心、防风险,持续巩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这套政策“组合拳”打得怎么样?效果如何?一起来关注——
政策“组合拳”有哪些内容?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
截至8月末,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新增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占全年额度的80%左右;
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信贷总量继续扩大、存贷款市场利率降低,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供需两端持续恢复。
相关链接>>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二是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
7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今明两年到期的阶段性政策明确了后续安排,8月份以来各部门加快落实,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费优惠、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等政策予以了延期和优化。
相关链接>>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有关税费政策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落实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关于延续执行农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担保增值税政策的公告
关于延续执行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初创科技型企业有关政策条件的公告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
三是研究出台一批针对性强的新举措。
聚焦经济运行中的重点难点,陆续推出了一批务实管用的新政策新举措。比如:
▪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实施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上调部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等政策。
相关链接>>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完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关于优化预缴申报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
财政部 税务总局 科技部 教育部关于继续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
▪ 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加快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31条政策以及近期28条举措,通过推介项目、畅通问题反映渠道等方式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相关链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
▪ 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推动“认房不认贷”、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等落地,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相关链接>>
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优化个人住房贷款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调整优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
四是谋划推出一批储备政策。
针对经济形势变化,常态化开展政策预研储备,并推动储备政策适时出台实施。目前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储备政策已有多项出台,包括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和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有序扩大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行规模等。
相关链接>>
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
政策“组合拳”效果如何?
随着政策组合拳效果不断显现,数据表明,8月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所恢复,进出口降幅收窄,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涨,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和企业利润降幅持续收窄,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小幅回落,制造业PMI持续回升,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社会预期有所好转。
一是国内需求持续恢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多地房地产市场随着“认房不认贷”等政策的落实出现了回暖迹象。
二是生产供给稳中有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比7月份分别加快了0.8和1.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明显加快,旅游出行、文化娱乐等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特别是旅游出行,现在高铁票一票难求。
三是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前8个月,制造业、基础设施等投资增速比总体水平分别高2.7、3.2个百分点,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比整体的水平高了8.1个百分点,在优化供给结构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高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等正在为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是经济大省韧性凸显。8月份,广东以人民币计价外贸进出口增速提高到10.2%,达到了两位数,浙江前8个月新设经营主体增长12.5%,也是两位数,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实物量指标增长比较好,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为推动经济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是社会预期有所改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升,制造业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都位于景气区间。可以说,8月份经济运行的新亮点新变化为下一步的经济持续回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关链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经历三年疫情后,中国经济运行仍会受到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经济恢复必然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确还存在不少困难挑战,但看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贯通历史、现在和未来,看大势、看走势。回顾历史,即使面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巨大冲击,中国经济不仅屹立不倒,而且在应对中越来越发展壮大,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可以说,风雨越大,越彰显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展望未来,随着存量政策与增量政策叠加发力,政策效应不断累积,积极因素不断增多,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经济将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目前,内外部看空中国、唱衰中国的杂音不少,这种论调过去从来没有实现过,现在和未来也注定不会实现。
了解更多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